首页 > 人物访谈 > 正文

陈佩斯被封杀20年:这社会太烂,可我命硬学不会弯腰
发布时间:2019-10-14 18:29:49   来源:中国视点网   评论

无论是哪个圈,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存规则。你想要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你就得或多或少地接受、忽略、忍让一些规则。但你想要和大环境抗争,或许比登天还难。因为大多数的我们,没有那个勇气去斗争。所以才会去崇拜,那个不顾一切的孤胆英雄。

作者 |木舒

因为哥哥叫陈布达,所以我叫陈佩斯。

布达佩斯,那是我哥哥出生时,父亲正在演出的地方。

1954年2月1日的长春,陈佩斯出生在一个艺术之家。

父亲陈强是中国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因为《白毛女》中那个有着凶残丑恶嘴脸的恶霸地主黄世仁一举成名。随后又因为《红色娘子军》中的地主南霸天,获得了第一界电影百花奖的最佳男配角。

\

父亲常年在外拍戏,和陈佩斯的关系疏离,但是陈佩斯很崇拜父亲。但从小陈佩斯就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经常和老师对着干,也因此,时常遭到父亲的批评教育。

而这一切,在他15岁时,都改变了。

“如果你是一个好人,怎么能把坏人演的那么真呢?”

看起来是不是一个很好笑的理由,可就是因此,陈强被拖上了批斗台。打上了“黑帮”的标签。而陈佩斯也因此,下乡到了内蒙古插队,在沙漠地区的建设兵团干了整整四年。这四年里吃不饱穿不暖,让他痛苦不堪。

为了能让他回城,父亲让他入行演戏。后来他也先后报考了北京军区文工团、总政话剧团,但因为陈佩斯长相普通,而当时陈强仍被认为是黑帮,这两家单位都没有录取他。

幸运的是在1973年,因为电影演员田华的引荐,碰巧八一厂准备招收新学员,陈佩斯终于考进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

自此,他的演员生涯开启了。

\

因为外貌的原因,刚入行的陈佩斯只能跑龙套。但是他对表演有着很大的兴趣,总是想方设法地给自己“加戏”。也因为他“戏多”且“戏好”,所以他也得到了不少的机会。

1980年,陈佩斯首次做主演,和父亲陈强合作了喜剧片《瞧这一家子》。为了演好这部片,他的床头都贴满了人物分析,但是在片场时,还是时常遭到父亲的批评,父亲手把手地教他演完了这部戏。

\

作为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喜剧片,该片一经播出就火了,还获得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陈佩斯一讲起笑话,无论语言还是动作,总是比别人快乐,有把人逗笑的天赋。”

就这样,喜剧电影将陈佩斯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一个喜剧演员,从此,陈佩斯的一生跌宕起伏,和喜剧再也分不开了。

提到陈佩斯,我想大家第一刻想到的应该就是他的老搭档:朱时茂。

陈佩斯和朱时茂是在八一厂相识,两人在八一厂时,为了给观众带来点“不一样”的东西就根据平时自己的训练日常编排了一个喜剧短剧《吃面条》。

这个节目笑料极多,无论去哪演出,都能惹得大家捧腹,评价也极高。也因此,引起了春晚导演黄一鹤的注意,邀请他们把这个节目带到春晚上表演。

节目质量和笑料都无可挑剔,可是接下来的情况很是纠结,因为“太好笑”在当时也是错。

“这么大的舞台,如果节目本身没什么教育意义能行吗?”

“中央台的节目,能这么‘不严肃’吗?”

就这样,从领导到导演,所有人都很犹豫,没人敢拍板,因此两人在后台的身份也很尴尬。

“没人搭理咱们,咱们还留着干嘛?”

郁闷的陈佩斯好几次都想主动退出,可都被朱时茂拉住了。一直拖到了演出当天,春晚导演心一横,让他们上台了。

就这样,《吃面条》火了,而陈佩斯和朱时茂,一夜爆红。

1986年,因为传统电影工厂不愿意拍喜剧,为了能做出更多的喜剧,陈佩斯离开了八一,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开拍喜剧电影。

在接下来的10年里,陈佩斯和朱时茂,整整上了10年的春晚。

他每年一半的时间拍电影,一半的时间准备春晚小品。而他也靠着他的作品,他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生动的表演,征服了观众。

《吃面条》里,明明是一个空碗,可是他却吃得“喷香”,让人看着也想要来上一碗,而且从“从容”到“吃撑”,单单靠着动作表情,就诠释了出来。

《胡椒面》里,仅仅两句台词,他就是对着一个空碗,纯靠肢体语言生动演绎出了“吹馄饨”,笑料百出。

巅峰之作《主角和配角》,那句:

“队长,别开枪,是我!”

“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

至今还是经典。

你会发现,他的作品里,清一色的全是小人物,而且和朱时茂多是“一邪一正”。他的小品总是“接地气”的,没有那么直白的“教育意义”,没有那么的“主旋律”。

他就是以一个又一个让人讨厌,满身毛病的小人物,和朱时茂所代表的“主流”“权威”所对抗,用这种冲突矛盾来制造笑点,演尽了小人物的鬼点子,投机、狡黠,还有他们生活中的心酸和无奈。

但是奇怪的是,在看完后却让人产生怀疑:“到底这两种人物里,谁才是那个虚伪、可笑的人呢?”

好像最终真的找不到绝对的定论。

陈佩斯11年的春晚之路,在1998年演完《王爷与邮差》后戛然而止。

很多人说陈佩斯“江郎才尽”,所以才在最高峰的时候退下来。可是其实,只是陈佩斯决心退出春晚的原因,比大家想象中要残酷。

用GAI在《沧海一声笑》里的一句歌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

我命硬,学不来弯腰。

早在1988年,《狗娃与黑妞》时,陈佩斯和央视就发生了第一次冲突。

当初陈佩斯要求小品用单机拍摄,用蒙太奇的手法,这样更能表达出节目效果。可是当时工作人员,对他说“No”,就要他按照他们的规矩干演。

而到了《警察与小偷》时,陈佩斯提出了同样的拍摄要求,可这再次遭到了春晚导演的拒绝,甚至还把小品前一段非常精彩、重要的过场戏给剪了!

“无论你说多少遍,那样拍那样演更好,可就是不行”。

“经他们一弄,我们的创作至少缩水50%。一年一年的,这时我们提出的意见总是遭到春晚的拒绝,所以矛盾就变成针锋相对了。”

最终,在1998年再次遭到导演组拒绝时,他和朱时茂商量,自此退出了春晚的舞台。

原本只是退出,而到了第二年,就变成了决裂。

1999年,央视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出版了他们《吃面条》《警察与小偷》等8个作品的VCD光盘。

在央视人的眼中,出版你的作品,那是看得起你。也因为央视当时的地位,很多一起被侵权的艺人也都选择了沉默。

可陈佩斯却说:“他们可以随便地对我说No,那我也要对他们说一次No”。

他们一纸诉状把他们告上了法庭。要求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幸好,法律没有让他们失望,央视输了。

登报道歉,赔偿了333293元。

但是,央视的名声被两个喜剧演员毁掉了,又怎么能善罢甘休?

接下来央视开始封杀陈佩斯,而各大演出公司和地方台也纷纷响应。自那之后,陈佩斯再也没接到一份演出邀约。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同时期,陈佩斯的影视公司也关闭了。

“当时偷瞒漏报票房的情况非常严重,我们当年派出5个组到河北去监票,有的地方演7场却只报3场,有的地方100%到80%的上座率,但上报却只报40%上座率,非常混乱。”

每部电影盈利的,只刚好够下一部开机。如此算下来,拍一部亏一部,还要为此去负债。

到处都是“灰色地带”,四处都是“潜规则”,周围充满着打压。无奈的他只能选择关闭公司。

多年后,在接受采访时,陈佩斯也谈及了当年。

在回应退出春晚时他说:

“那不是一个创作氛围,每一个部门都在互相抵掣肘,特别讨厌。”

\

“所有能在那里工作的人,都是在以‘老大’自居,都是‘爷’,谁都惹不起。”

而在被问及维权后被封,是否后悔时,他也坦然地回答:“不后悔”。

那时他的一番话让我印象深刻:

“这个世界应该是一个有规矩的世界,这样对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生活得更好。如果都这么没规矩,不是不可以,我也能凑活,但是不能永远这样。

我们在这么烂的社会里已经生活了几十年了,还要再把余生都这么烂下去吗?”

但在采访中他也很无奈地说,这么多年过来了,这个社会好像还是没有变好,盗版侵权依然横行,知识产权依然不被尊重。但是他不觉得自己当初“站出来”是无意义的。

为什么?

“我必须要与强权抗争,不能让后人嘲笑我们。”

陈佩斯的采访

在被央视封杀打压后,曾经有媒体爆出:

陈佩斯连女儿的学费都掏不出,绝望地和朋友们每天喝酒。最后不得不和妻子一起去农村种果树赚钱谋生。

确实,那段时间他过得很难。但我觉得相比较物质来说,更煎熬的是精神压力。

就像当初的父亲,前一夜还是中国最火的22位明星之一,一夜后就成为了批斗台上被打的全身是血的批斗对象。一夜之间,他也从万众敬仰的明星,回归到了事事受限,一无所有。

但是他和父亲不同的在于,这是陈佩斯自己主动的选择。

所以无论是多难,他也依旧没有低头。隐姓埋名,回归田园生活,种了果树......那又如何?舞台上不去,电影拍不了,那又如何?

相比较物质来说,那时的他更在意的,我想是如何在周身充满着烦闷、戾气、悲伤、愤怒时,抽身出来,让自己静下心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所以在那几年里,他读书,他研究喜剧,最终,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想做的事,那就是话剧。

在2001年,话剧最不景气的时候,他将朋友被托儿欺骗的经历,改编成了话剧《托儿》,开始了全国巡演。120场,上座率高达95%,观众多达17万人......

可是在风光背后却隐藏着残酷的现实。

资金短缺,演出场地简陋,狭窄的后台,毗邻着厕所......

就连老搭档朱时茂在参加了33场演出后都受不了了,坦言:“我就吃不了他这个苦,太累了!太寂寞了”。

很多人都在劝陈佩斯,让他去拍电视剧拍电影。时间短收益高,以他这样的腕儿,拉来投资不是问题,何必要受这委屈。

可是陈佩斯还是拒绝了,执着地做着“付出多回报少”的话剧。《阳台》《雷人晚餐》《戏台》等多部话剧,累计500场次,观众超70万人,多次创造了话剧界的票房奇迹。

他说他知道电视电影行业“水有多深”,不愿意去冒那个险,不愿意去“害”投资人。

在这句话背后,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曾经的电影电视人对行业的失望,更多的是一份傲气,一份责任。不屑于同流合污,不屑于攀权附贵。

而这恰恰是现在最缺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侧重部分,有人是钱,可也有人更在乎的是别的。

钱很重要,但人活着一辈子如果满脑子只有钱,那还有意义吗?

而无奈的是,在这个圈子里,多的是人脑子里只有钱。

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我们这行就这样,接受的了就留下,接受不了趁早转行。我们不缺人,多的是人往里挤。”

也因为这句话,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生存,选择了妥协。

无论是哪个圈,圈里的人都对潜规则心知肚明,你想要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你就得或多或少地接受、忽略、忍让一些潜规则。接受不了那你就赶紧逃离。但你想要和大环境抗争,想要把这股歪风邪气掰正了,或许比登天还难。

但我想这或许也是陈佩斯之类的人让人敬仰的原因吧?

因为大多数的我们,没有那个勇气去斗争。

所以才会去崇拜,那个不顾一切的孤胆英雄。

小阅有话说

小阅就是看陈佩斯老师的小品长大滴~提起陈佩斯老师,就想到那个“很坏”的小人物形象。现在看到这篇文章。小阅又看到了一个小人物的傲气精神:不屑于同流合污,不屑于攀权附贵。现在呢,小阅还不是那个特别有勇气敢于说真话的人,但是小阅以后会努力像这样的人靠拢,慢慢变成一个有勇气的人。

\

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https://new.qq.com/omn/20180628/20180628A17Q9S.html

责任编辑:刘流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被忽略的诺贝尔替代奖获得者——郭建梅
下一篇:记住真实的历史,是最大的正能量

《中国视点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视点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视点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视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视点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中国视点网(http://www.cnshidiancn.ne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或发送邮件。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企业许可证号:1657020
互联网备案许可证:京ICP备12017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