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访谈 > 正文

潘菊仙:用双手编织小康的女带头人
发布时间:2017-08-31 06:10:17   来源:中国视点网   评论

\

                        潘菊仙手工业编织培训会

潘菊仙,女,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贵州省玉屏县人大代表,田坪镇白果村妇女主任。一名看似普通的农村女性,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她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当地实际,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手工编织业,通过她不懈的努力,开办企业,致富并且不忘左邻右舍,带动乡亲邻里,她有一股子拼劲,刻苦钻研实用编织技术,并把编织技术创新运用到日常用品,在当地是一小有名气的致富女强人。

刻苦钻研,勇于创新。1993年外出打工的潘菊仙在编织加工厂工作,在工作的时候一心想的就是不能光为了挣钱而打工,毕竟打工不是长久的事。因此比其他厂职工付出双倍的努力,在上班时间认真完成手头任务,下班时间不断的学习新的编织技术,有技术在身才能更好的立足。在她的勤奋努力与刻苦专研下,为厂里创新了不少编织技术。

雁归故里,1999年,潘菊仙带着技术回到了家乡,在自家办起了小型加工厂。手工编织产品不仅有手链,挂饰,包具,也有各式各样的编织鞋。因为没有本钱,于是和厂家联系搞订单式,厂家把材料寄来,在进行加工成成品后再返回厂家销售,周围的邻居村民也一同参与了进来,既能赚取生活费用,也能照顾家庭,一举两得。为了将编织这项不需要太多的体力手工技术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家庭妇女不外出,在家就业,尤其是缺乏资金技术的贫困妇女儿童。潘菊仙在田坪镇党委政府、县妇联、残联、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用培训的方式发展更多的技术者,让编织技术辐射更广。2016年分别培训了七期,涉及人数约600余人,其中不仅有年轻人、儿童,更有老年人、残疾人。

\

                           贵州山花手工艺发展有限公司为外地企业批量加工的鞋面半成品

\

                        潘菊仙手工编织厂里的编织成品

发挥优势,多元经营。2016年,潘菊仙成立了《贵州山花手工艺发展有限公司》,扩大了生产规模,增招了不少编织员工,不仅近乡邻里参与进来,不少闻名而来的外乡人也前来学习编织技术,参与企业编织的高达200余人。这种不分等次的就业形式让更多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等难就业的困难人群参与了进来,在招工培训的过程中以贫困户优先的原则。吸纳贫困妇女加入,考虑到家庭环境等因素,潘菊仙把编织材料送到贫困户家中,不用预付材料押金,编好后计件算工钱。这个坐着就能完成、不用重体力的工作,深得空闲在家的妇女儿童喜爱,边玩边赚钱。2016年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编织,也便于推广编织产品,潘菊仙在玉屏县城里开设了专门的产品展示零售体验店。不满足于接单生产的潘菊仙不断寻找发展之路,在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力将纯手工编织的物品跟着旅游发展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晓。于是,潘菊仙把产品投放到万山朱砂古镇景区中销售,不少游客偏爱于这样的纯手工工艺品,不仅能摆设具有观赏性,还有很好的实用性,因此销量可观。下一步打算在玉屏乡愁馆投入使用后,设立展柜,投放产品。

事业丰收,家庭和睦。潘菊仙养育有一双儿女。在培养教育儿女认真就读学业同时,不忘把女儿拉入到编制创新里面来。各个群体需要什么样的款式,什么样式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标准,潘菊仙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探索创新,把传统编织业发扬推广。(玉屏田坪镇政府 申永庆)

责任编辑:刘流

相关热词搜索:带头人 小康 双手

上一篇:民警卢明国:用真情渲染社会 用行动感动他人
下一篇:张羽军:脚踏实地谋发展真抓实干为脱贫

《中国视点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视点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视点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视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视点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中国视点网(http://www.cnshidiancn.ne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或发送邮件。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企业许可证号:1657020
互联网备案许可证:京ICP备12017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