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一应届毕业生上班一个月 到手工资仅160元
发布时间:2016-07-20 09:33:00   来源:中国视点网   评论

一般情况下,这些“量化工作”能为员工顺利完成,而不能成为企业随意拿起的“大棒”,更不能连带突破最低工资标准的底线。

  对毕业后求职,大学生的憧憬总是美好的,但现实有时却很残酷。比如,在这个毕业求职季,长春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雪,在网上应聘了一家娱乐传媒公司,顺利上岗工作一个月后,终于盼来了第一笔工资。然而,令她意外的是,这笔薪水只有160.25元。对此,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辩称,“她没能带来效益”。

  或许,从公司的角度看,这笔工资是“合理”的,但要将这张工资单摆在员工面前,并公之于众,还是需要些底气的。毕竟,能不能“过关”,不是以自己的单方说辞为准,而要以法律为准。我们不妨拿出法律“对对表”,便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需要厘清的,便是基础工资标准的合法性问题。小雪与长春市麦莎娱乐传媒有限公司签订了《员工试用期合同》,合同标明第一个月基础工资是1750元,即约定工资的70%。而按照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显然,该合同的标准低了10%,并不符合法律要求。

  再来看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长春市最低工资标准是1480元,如果按该公司给出的薪酬,并不低于这个数字。问题是,作为一项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正常劳动时间内履行了劳动义务之后,必须得到的劳动报酬。由是观之,小雪实际到手的160.25元与这1480元,差距太过悬殊。在该公司眼里,还有没有《最低工资规定》?这可是13年前就颁发的部门规章。

  诚然,为增强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益,在劳资双方签订的合同中,可就绩效条件作出规定,但“甲方布置的阶段性或临时性工作要求”,应限定在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因为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这些“量化工作”能为员工顺利完成,而不能成为企业随意拿起的“大棒”,更不能连带突破最低工资标准的底线。

  其实,就算没有这些法规框框,公司也该有最基本的良知。160.25元在今天,能买几份便当,又能抵扣多少房租?或许,在一些人看来,这些应届毕业生过于青涩,不用白不用。问题是,谁不是从职场小白做起?谁又不是从懵懂到老练?难道他们工作一个月,就该认了这可怜的160.25元和那句“她没能带来效益”?

  让任何人都能享受公平合理的劳动报酬,是联合国《人权宣言》、也是《宪法》的重要精神。作为企业,追求效益无可厚非,但前提和基础,一定是遵守法律,并保有一份社会良知。法律是底线,守护着最低标准;良知是高度,立起了社会标尺。依法善待员工,也包括新入职员工,既是企业的法律责任,也是企业的社会义务。

  □欧阳晨雨

责任编辑:大鹏

相关热词搜索:长春 毕业生 工资

上一篇:5分钱的电影票 照亮50年的师生情
下一篇:甘肃一水电站泄洪 两名女孩被卷走

《中国视点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视点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视点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视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视点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中国视点网(http://www.cnshidiancn.ne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或发送邮件。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企业许可证号:1657020
互联网备案许可证:京ICP备12017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