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刘一田
笔者语:身为名人的后代,向来是受众人关注的,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那可是人尽皆知的了,对于刘少奇的子女,大家都说是刘源最有出息了,刘少奇之子刘源如今已是上将军衔。从刘源的简历看来,刘源今年六十五岁,人人都说刘源是反腐猛将,真不愧是刘少奇之子,此前还有徐才厚暗杀刘源的消息,这是不是与刘源反腐有关呢?网上居然还有消息称刘源上将被解除军职,不过后来随着刘源上将频繁出现在政界,中国政坛似乎也迎来暗流汹涌,且传闻不断。近日北京饭局之上就流传原总后勤部政委、刘源可能晋升军委副主席,跻身解放军决策层的消息。这则传闻真伪未知,不过从刘源本人和当下中国政坛大势入手分析,或许能够对于该消息真实与否得出独立判断。
笔者了解得知:多年来,刘源写了大量关于父亲的文章,很多都是试图解答少年时代的困惑:这些难以置信的事件,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在《我的父亲刘少奇》中,刘源说,在中国现代史中,有说不尽的毛泽东,就有说不完的刘少奇。他将两人共同演出的历史大戏归结为三幕:第一幕是“政治大革命”,即共产党夺取政权,改造社会,毛泽东、刘少奇亲密无间。第二幕是“经济大革命”,即大跃进,刘少奇、毛泽东分歧。第三幕是“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刘少奇分裂,革命一败涂地。
刘源接受笔者专访时说:毛泽东的悲剧,缘于不能纠正错误;刘少奇的悲剧,来自不怕坚持真理。这一幕,随刘少奇、毛泽东共同的大悲剧而告终。
笔者认为:刘源为人处事很客观,刘源也整理了父亲的错误:我认为,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有两件,都是经长期逐渐积累造成的。第一件,就是“大跃进”,以及之后三年的调整不力。第二件,就是“文化大革命”。他从一开始就“很不理解,很不认真,很不得力”,很快又开始抵制,但收效甚微。
笔者认为:刘少奇为他的错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被自己塑造的神坛轧死,其痛苦远远超出任何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为此,人民和历史可以原谅他了。”
笔者认为:如果刘源能够在十九大进入军委,最大的助力源于他在“扳倒”谷俊山过程中的重要角色。纵览当下中国反腐大势,周永康、徐才厚两案分别代表着中共在党、军两个重要系统的治贪决心。与周案一直引而不发不同,徐案被认为起于总后基建营房部副部长谷俊山落马,而刘源在谷案中就充当着“急先锋”角色。谷俊山涉及贪腐并非一日之寒,他在军队后勤部门的经营可谓时间颇久,关系网络密集。而作为军中管钱、管物、负责采购等的部门,腐败的滋生正如刘源讲话中所说的“非常严重”、“随处可见”、“触手可及”。
权威人士称,总后一些部门的腐败的确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刘源任总后政委以来开始狠抓贪腐,在掌握了大量谷俊山涉贪证据后,刘源联名总后部长廖锡龙在2012年2月初将相关情况上报军委纪检部门。有消息称,军委纪检部门在收到总后谷俊山涉贪证据后,曾派遣专人调查该案,但3天后就宣告调查结束,认定谷俊山“没事”。
而主管军队纪委的是军委副主席徐才厚。此前就有消息称,谷俊山得到了军委某位大佬的支持,这不免令人生疑。在军委调查“不给力”情况下,刘源和廖锡龙越级直接把谷俊山的罪证上报给时任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了解基本情况后,胡锦涛和时任军委副主席习近平批示,坚决查处谷俊山案。这也是为何刘源曾公开表示会将谷案“一查到底”的原因和底气所在,并最终将谷俊山一举拿下。
目前中共在治贪领域集中气力之时,官场上王岐山以中纪委书记之职牵头,“铁面”反腐不留情,但是习近平在军队之中却难得一个像王岐山一样的“代言人”,一个敢于向腐败宣战的官员,从顶层领导反腐大业。刘源在谷俊山案中的表现展示出他不逊色于王的胆量和正气。因此,一方面作为对他在谷俊山案中表现的奖励,又作为反腐局势的客观需要,这成为刘源可能进入军委的第一个原因。
习近平、王岐山、刘源,打在这三个人身上的共同标签就是同为“红二代”,他们与生俱来带有父辈传承的理想主义。此前对于习、王的出身和经历,各方媒体都进行过长篇累牍的剖析,而对刘源的解读就少了许多。对于刘源,将其放到显微镜下,就会发现他与习、王有着很多共同点。比习大两岁的刘源是刘少奇与王光美之子,“文革”后,刘源和刘平平、刘亭亭两姊妹,连同简单的行李卷,被抛上一辆卡车,赶出中南海。刘源无家可归住进了北京四中,在山西下乡七年后,刘源回北京起重机厂当铆工。虽然父亲被迫害致死,自己的人生青年时期也磨难重重,但是刘源并没有因此记仇。在生活上,有知情人称,刘源很注意使刘家与毛家保持很好的关系。王光美主动把毛家的人,和刘家的几个子女召集在一起吃饭、聊天。“其实,这个事情的主导是刘源。”此外,在理论和历史功过上,刘源也没有对毛泽东进行全盘“否定”,而是再提“新民主主义”,试图科学看待毛思想。
笔者认为:虽然刘源已位列上将,但是从其谈吐来看,其并非一个简单的“拿枪之人”,而是和其父亲一样,有着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一定的家国情怀,尤其今年以来,刘源一直在对“新民主主义”进行“再呼唤”。2011年,刘源和学者张木生共同再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刘源甚至撰文高呼“何不理直气壮地举起新民主主义?”还称“在当下的社会中,能够涵盖‘主流非主流’合成的‘最小公倍数’,能够弥合‘左右理论’求得的‘最大公约数’,可能非‘新民主主义’莫属了”。由此可见,刘源本人在个人学术素质上,还是远远高出解放军内部一些动不动就要拔枪喊杀的将领的,被认为有担任军委副主席的素养。
笔者认为:还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刘源与习近平的关系。刘源比习大两岁,二人同样经历过“文革”及父亲被打倒、家庭离散、上山下乡、百姓照顾的生活。正如当知青时王岐山曾与习近平同睡一床一样,习近平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他和刘源时说:“那时候从北京下去的人,有刘源和我。我们俩不谋而合,都要求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习近平去了河北,刘源去了河南。最后两人通过迂回的从政从军之路,都回到北京,一个进入中央最高决策层,一个进入军队高级将领之列。由于历史、风气的原因,军队内部的整风、反腐难度远远超过党、政系统。就像习近平签署文件要求军队老干部配合整风退房的新闻,被解读认为中共在军队的整风遭到“老军头”干扰,习当然需要一个与自己“不谋而合”之人在军队发力,为自己如虎添翼,以此论,刘源乃上佳人选。
笔者认为:虽然有如此之多的理由为刘源能够进军委“铺路”,但也并非意味着这个“京城耳语”能够成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军委由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宪法同时规定,国家军委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每届任期同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国家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实际上,国家军委和中共中央军委是“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目前中央军委有11人,常态是“一正两副”构架,习近平担任主席,范长龙、许其亮两名副主席,其余8人分别是中央军委“四部”一把手和国防部长、及五大战区司令员。从军委层面看,如果单独候补一个刘源进入军委,12个人的组成就不符合决策机构人数的“单数”惯例,在有分歧意见投票时不容易取得共识。从党的层面分析,军委主席和副主席都是政治局委员。目前刘源仅仅是中央委员,如果要入军委,就意味着同时也要入政治局。同样,这也会改变政治局目前25人的“单数”架构,牵扯众多,不易操作。那再候补另外一人与刘源一同进入军委担任副主席并进入政治局,保持“单数”惯例是否可以呢?从惯例上来说也并非不可能。仅以中共十八大至次年“两会”为例,当时近半年的时间内,就出现了中共中央军委和国家军委(党和国家军委)“2位主席、4位副主席”的格局结束,恢复至常态的“一正两副”构架,直至当时人大会议之后胡锦涛、郭伯雄和徐才厚卸任才恢复常态。但这只是高层换届时的特殊现象,如前文所说,如果刘源进军委并担任副主席,从军委到政治局,整个牵扯的人事变动会过于庞大,如何操作是一个“硬性”的难题。
笔者认为:刘源上将坚毅忠诚理想担当,刘源上将真的晋升为军委副主席也是最佳人选!笔者和大家一样有待观察即将召开的十九大给出定论。
责任编辑: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