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坛老作家王仲刚成为2016全国图书IP影视峰会热点人物
发布时间:2016-08-04 00:27:21   来源:中国视点网   评论

著名作家、书法家、文化学者、全国铁路公安文联副主席王仲刚受邀出席全国第26 届图书博览会图书 IP 对话影视高峰论坛并上台就警察题材作品作主旨演讲。

 7 月 28 日,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阅草原文化、品华夏书香”为主题的第26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包头魅力启幕。著名作家、书法家、文化学者、全国铁路公安文联副主席王仲刚及其子、著名影视编剧/导演王俊翔作为受邀嘉宾,参加了该博览会的“图书 IP 对话影视高峰论坛”。由于王仲刚卓越的创作成就、传奇的警察经历以及即将面世的几部独特题材的作品,被第 26 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组委会一致推举为本届论坛最具IP价值的作家。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总局副局长阎晓宏、孙寿山,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等领导,中纪委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党组成员宋明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刘新乐,国家新闻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姜伯彦,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学军,包头市副市长路智,包头市政府秘书长郭甫欣受邀出席会议。出席论坛的有本届论坛主席、著名电影事业家、中国电影集团原董事长杨步亭(曾任国家广电总局电影事业管理局副局长、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影海外推广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中国电影科研所所长等)在论坛伊始致欢迎词。中影股份公司总经理、著名导演江平通过视频的形式阐述了对中国电影发展的体会。中影股份营销公司蒋德富从影视产业市场角度阐述了电影创作感悟。

出席论坛的还有包括《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香港著名导演陈德森,著名编剧梁振华及万达影业等机构负责人、著名作家/编剧麦家(作品《暗算》、《风声》、《解密》等)、著名音乐人高晓松、著名文化评论人兼导演江小鱼、著名作家/编剧石钟山(根据石钟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业界大咖名流、文学出版界著名作家、编剧、出版人,全国各大出版机构代表、影视界的著名导演、制片人,内地及香港的各大影视机构负责人以及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同仁400余人出席本次活动。

  论坛在蒙古风情的暖场音乐中拉开帷幕。央视主持人郭玮主持论坛。影视创作精英、文艺出品大咖纷纷莅临论坛,座无虚席。这既是一场思想的交锋,友谊的聚会,更是一次艺术与心灵的碰撞与升华。

\

著名作家、书法家、文化学者、全国铁路公安文联副主席王仲刚(左一)在全国第26 届图书博览会图书 IP 对话影视高峰论坛上跟与会专家学者和文艺界大咖在一起。\

王仲刚、王俊翔父子在全国第 26 届图书博览会图书 IP 对话影视高峰论坛上。

论坛围绕“图书 IP 与影视作品开发”主题,以实用性有效性为特色,汇聚行业各界领军人物,跨界对话交流,文学与影视良性互动,探讨 IP 市场和中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之路。本次论坛发布了全国图书 IP 年度排行榜,同时精心组织挖掘了一批具有 IP 开发潜力价值的创新优秀作品。王仲刚被论坛作为最具IP价值的三位作家和作品之一进行重点推介。在现场,组委会对王仲刚主笔创作的反映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铁路警察题材的剧本进行了专题推荐,并就对接市场和资本,与有关影视制作商和出品人达成了意向性合作协议,组委会将收集一些反响好、题材好、具有时代精神的力作作为基础,构建一个持续性的 IP 内容行业发布交流平台。

   \

    著名作家、书法家、文化学者、全国铁路公安文联副主席王仲刚受邀出席“第 26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图书 IP 对话影视高峰论坛”。

   

\

   在热烈的欢迎掌声后,著名作家、书法家、文化学者、全国铁路公安文联副主席王仲刚上台做了题为《和平年代呼唤警界英雄——精品力作市场的繁荣期正在成熟》的演讲。

\

    著名作家、书法家、文化学者、全国铁路公安文联副主席王仲刚在“第 26 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图书 IP 对话影视高峰论坛”上为世界旗袍皇后、台湾中华两岸贸易协会名誉会长战爱春女士现场挥毫赠予书法作品:《静观》 

  本届书博会的特色和亮点活动之一,图书 IP 对话影视高峰论坛举行,论坛上国内外上百家影视制片机构、出版机构、影视行业领军人物齐聚一堂,探讨 IP 市场的健康发展之路。

“什么才是有价值的 IP,如何培育、发现、判断优秀的 IP 作品,从文学到影视,从作品到产品,IP 产业链如何构建等等一系列的课题都等待着专家学者们去探讨和研究,”王仲刚说,“现在铁路早已进入了高铁时代,人们现在出门坐火车选择高铁,享受快捷、安全、舒适的高铁列车,却对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铁路治安混乱,盗贼猖獗,出门不敢坐火车的境况知之甚少,特别是90后、00后这一代人,他们对中国警察特别是铁路警察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经历和奉献精神还很陌生。”

 据了解,王仲刚三十余年来创作了一大批警察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我国绝大部分反映警察生活的电影和电视剧作品均出自他的手笔,在全国曾经一度产生过巨大影响,被媒体誉为“王仲刚现象”:如表现警察作为普通人艰难生存状态的电影故事片《风流警察亡命匪》(曾在全球五个国家发行放映,曾作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学参考片的模板给学生做范例)、表现中国铁路治安最混乱时期的与警界内部蛀虫和车匪路霸斗智斗勇的超宽银幕故事片《伏虎铁鹰》(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提名奖、最佳编剧奖)、全景式反映打拐斗争、保卫儿童安全的我国第一部打拐电影故事片《天伦》(获全国金盾影视二等奖)、以及与亡命车匪展开人性较量的电视连续剧《紧急追捕》(中央电视台拍摄)等,并获得中国电视最高奖——飞天奖。王仲刚曾作为明星人物被广东、河南、内蒙古等多个省份邀请参加电影首映式,与观众见面,一时成为观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传奇人物。

 作为一个有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的作家,王仲刚认为:时隔二十多年后,我们呼吁年轻的一代不要忘却那段历史,作为有担当的出品人,应该用现在的审美、历史的眼光,重拍那些作品,因为这很有意义,无论从怀旧经典的角度,还是从观赏性、艺术性、娱乐性、思想性上,都很有价值,很有意义。警察题材,与战争题材、爱情题材是文学和影视永恒的主题。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限制警察题材的影视作品,一些规定近乎苛刻,这从某种层面上制约了观众喜闻乐见的这类题材的良性发展。在和平年代,警察是百姓的保护神,应当支持这类题材影视剧的蓬勃发展。实际上,美国很多大片表现的都是这类题材,还有战争题材等等,塑造了美国的神话英雄,我们应当再现和重塑属于我们中国的这种英雄形象,实属当务之急。

与会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已在全国各个电视台热播两、三年的28集电视系列剧《喋血大动脉》就是塑造了新时期铁路警察的群体形象,讲述了铁路警察侦破列车爆炸案、女贼案、诈骗案、系列杀人案、色情勾引抢劫案、贩毒案等一大批形形色色案件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并从中吸取保证旅客出行安全的经验和教训。试想,如果以现代人的审美和叙事方式来重拍这些作品,一定可以寓教于乐,吸引更多粉丝的眼球。

《文艺评论》官网在评论王仲刚创作的《国旗恋歌》时,评论员张友文这样说:“就因为传奇式公安作家王仲刚的长篇小说《国旗恋歌》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欲罢不能,欲睡不着。文本中的感人场景忒多,数不胜数。当人们慨叹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没有什么催人泪下作品的时候,国人应该读一读《国旗恋歌》,这绝对堪称是一本爱国主义的经典教材,读后将彻底地改变观念。小说为读者展示了国旗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内涵。”这一具有很好现实意义的题材,在峰会论坛上引起多家影视制作单位的关注。\

王仲刚创作的电影剧本《槐乡人》剧照。

作为一名公安作家,王仲刚还另辟蹊径。创作了一批非警察题材的影视作品。如电影剧本《槐乡人》,生动再现了明朝末年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情景。剧本叙事生动,情节曲折,让您即使走遍中华每一片土地甚至远涉重洋,都会让人记得自己的家乡在山西洪桐大槐树下。这次移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王仲刚这一独特的历史题材作品,故事跌宕起伏,再现历史,引人深思,业内有专家称:王仲刚的剧本《槐乡人》堪称明朝版本的《闯关东》,当然《槐乡人》这一卖点,在现场吸引了众多影视制片人、投资商的投资意向。

王仲刚、王俊翔父子在会上同样也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与会专家、学者和制片、出版单位一致认为: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警界传奇人物王仲刚,从警44年,曾工作过大半个中国,是公安部第10局刑侦专家,破获过很多大案、要案,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17次,两次参加全国公安英模大会,20多年来,一直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人物,其本身的经历就是一部传奇作品,最具IP价值。其子王俊翔曾在加拿大留学10年,专攻电影专业。王俊翔在留学期间与黑人艺术家合作,共同创作制作了电影故事片《爱》、《杰米和艾迪》,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动作电影节上获得六项提名、一项获奖。六年前,王俊翔回国后,与其父王仲刚联袂创作电影剧本《铁警》,并担任该电影摄影,他们还共同创作了电影《生死快车》和《警徽的承诺》,也从多侧面、全景式展现了中国铁路警察的时代风貌。王俊翔还应珠江电影制片公司之约,执笔创作了电影剧本《跨境猎狐》,由广东省纪检委监制,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跨国抓捕外逃贪官的现实题材电影。除此之外,王俊翔还在三部电影和一部31集的电视剧中担任导演、摄影。由于他突出的影视业绩,于2016年加入中国电影家协会。

与会专家认为:作为新一代电影编剧人和导演,王俊翔在北美进行多年的影视美学的深造,他们父子的联袂创作必将会融汇东西方文化、从美学、制作到题材上注定会展现与众不同的精彩,观众值得期待看见他们父子俩联袂创作的喜闻乐见的影视精品。

  王俊翔在论坛上做了精辟、犀利而精彩的演讲。他说:IP 涵括了著作、著作人、创意、创意人或者多元化综合体。这些年,植根于中国元素的本土类型片的繁荣并未改变优秀作品不多这一现实。契机与挑战并存。我国的电影策划对题材和受众年龄考虑过于集中,这是有偏见的,因为电影在一百多年的进程中并没有本质的变化,都逃不过对人性的挖掘这一主题。只要是探讨深层题材的大都不会过时,因为这是文化传承的体验。同时,电影观众不够丰富不是观众造成的,而是很多所谓非专业的产品经理涌进电影工业造成的,因为没有给其他年龄观众选择。

王俊翔说:虽然电影的主体观众曾被统计在 15-40 岁之间,但看看迪斯尼的动画片,难道成人观众就不爱看了么?恐怕一部《疯狂动物园》所折射的美国社会问题并不比其他电影少吧?40-60 岁的观众是一个长期被忽略的市场,这是个契机!这一部分的观众人生经验丰富,普通的流行电影并不能吸引他们走进电影院,能引起他们共鸣的电影恐怕是对人生的理解和对往事的怀念。李安导演的《伍德斯托克》是对于 1969 年那个特殊的摇滚年代缅怀的电影,但我们丝毫看不到任何的老气横秋,而是扑面而来的青春躁动和思考,丝毫不影响现在的观众对于那个年代的理解,因为面对的问题很简单:如何把一个事件不搞砸。只要有了和现在这个时代沟通的主题,那么时代背景不仅不会变得过时,而会变成一个时代的符号,不仅给曾经在那个年代挥洒青春的观众有了一个追忆的载体,更是给了年轻一代观众一个可以猎奇的选择,因为他们并不是对那个时代不感兴趣,而是对于他们无关的问题并不关心。怀旧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审美要求,是一种艺术品格,对于电影来说,讲述故事和发掘深度是决定了观众类型的关键,之前第六代导演很多拍摄那个年代题材的时候,也是排外的,因为他们不与年轻观众沟通,也因此失去了主体观众的兴趣。而采用怀旧的风格,讲述过去的事情,结合当下的问题,是一个困难但有趣的类型,和迪斯尼的动画类似,如果称之为成人的童话,那么怀旧类型的电影就是成人的寓言。 

\

    著名作家、书法家、文化学者、全国铁路公安文联副主席王仲刚在“第 26 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图书 IP 对话影视高峰论坛”上。

 王俊翔对电影艺术的诠释和解读津津乐道,见解和观点掷地有声,初露锋芒,他说:“对于现在的电影市场是面对 90 后这个观点我不完全赞同,这是因为简单粗暴的单一市场在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已经落后了,开疆拓土的速度在减缓,我们在短短16年间把好莱坞一百年发展的东西轮番玩了个遍,而这个东西就是 IP,从导演到演员到题材到网络小说到游戏......我们横向地打下了大片疆土,可是我们去顾此失彼地忘记纵向的发掘深度,而这是中国电影,更是中国文化特点要求的发展趋势!

据悉,此次高峰论坛,有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影视出品人、制片人、导演,著名作家、编剧、出版人,财经商界领军人物以及国内外上百家影视制片机构、出版机构、文化产业投资机构,规格之大,盛况空前,超出以往任何一届的规模,足见其受众面和影响力,相信此举会使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反映时代最强音的影视文艺精品早日与观众和读者见面。(记者 王海臣 /报道)

责任编辑:大鹏

相关热词搜索:峰会 作家 热点

上一篇:钧濠集团董事会被疑不作为 损害股东利益
下一篇:百山区民师等待二十年、申诉十年:只为追回消失的身份

《中国视点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视点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视点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视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视点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中国视点网(http://www.cnshidiancn.ne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或发送邮件。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企业许可证号:1657020
互联网备案许可证:京ICP备12017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