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河北邯郸报道(记者 马正乡)不久前,《祖国》杂志记者以“河北魏县:农田水利工程花了钱难见水”为题,报道了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报道刊发之后,国内多家网站进行了转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随着报道的深入,魏县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更多的问题也逐渐被披露出来,村民和网友发声质疑:魏县农田水利工程如此千疮百孔,问题多多,谁是魏县农田水利工程的蛀虫,对于水利工程中的硕鼠该如何追责?近几年国家拿出数千亿元投资水利工程,监管体系体系和监管制度是否还有漏洞,像魏县这样的例子还有多少?
在“河北魏县:农田水利工程花了钱难见水”的报道中,魏县魏城镇一条经过七八个村庄、灌溉面积数万亩的民有渠,2014年就已经疏通渠道、修建泵房、安装电线、埋设地下输水管道,至今两年过去了,群众却没有见到一滴水。流经魏县大马村乡和大辛庄乡多个村庄的东风渠大名支渠,水有了,可本该早就配套的水泵、地下管道等设施不见踪影,国家专门下拨的地下管道不是当成了庭院排水管道,就是被当成废品卖掉。村民还得用长长的尼龙管子引水浇地,费时费力。国家数百上千万的专项水利投资,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成了没有任何意义的面子工程。
“河北魏县:农田水利工程花了钱难见水”被多家网站转载,无数网友评论,许多网友呼吁必须公开工程投资、招投标、施工和验收等相关信息,有关部门必须进行调查问责。然而,对存在的问题和网民的呼声,有关部门仍然无动于衷,闭口噤声。报道刊发之后,《祖国》杂志记者多次致电魏县水利局,要求提供前述两个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然而始终未果,最后电话也无人接听。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关注,对于村民的质疑,对于网民的呼声,作为工程监管者的魏县水利局,为何不能接受记者的采访,为何不能提供有力的信息回答疑问?如此作为,不仅仅是懒政惰政,更让人联想到水利工程确实存在着多多猫腻而随着报道的不断发酵,诸多问题也逐渐披露出来。
发布在魏县政府采购网 、河北省政府采购网、中国政府采购网的“2014年大辛庄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显示,该工程工期三个月,主要内容就包括地下防渗管道和地埋线安装,快速接头、变压器、配电装置安装,甚至还包括渠边植树。前述报道的两个水利工程项目,大辛庄和大马村乡的一些村庄就包括在这个项目其中,可是这些所谓的配套设施却根本不见踪影。这究竟是为什么?做为魏县水利局大力宣传的国家大型灌区——魏县军留灌区的建设,仅2012年度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投资就达2414万元。该灌区的范围南临卫河,北至漳河,西起东风渠,东与大名县和河南省南乐县接壤.全区共有11个乡镇,160个村庄,大马村乡就在此范围之内。而几年过去了,大马村乡最大的村庄大康庄,却仍然是只见有水不见配套设施。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巨大,影响深远,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是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同时也存在由于容易老化、地下设施难以检测等客观因素。也正是如此,一些贪腐官员和不法承包商都盯上了这块“肥肉”,偷工减料、虚报工程量等,成为他们获取非法利益的主要方式。而正是贪腐官员和不法承包商的互相勾结,农田水利工程也因此成为贪腐的高发区。如果不是魏县魏城镇的民有渠长期不见水,如果不是魏县大康庄村的配套防渗管道被当成废品卖掉,村民还在费劲吧唧地浇水,魏县的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问题,可能永远不会被曝光。
不仅仅是前述两个地方的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问题。今年6月份,一篇《群众的钱,就该这样被浪费掉吗?邯郸魏县农田水利工程为何建成“缩水豆腐渣工程”》在网上热传。该文称,由魏县水利局建设的、位于魏县棘针寨乡仁里村北的“扬水站”还未投入使用,扬水站就出现塌方、开裂、断裂、扬水池标准缩水等严重质量问题。同样,记者就此问题致电魏县水利局局长,对方以有事为由挂掉电话拒绝采访,而水利局办公室工作人员则表示“市局已经验收过了”。普通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严重质量问题,专业的技术人员竟能验收通过,除了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否则无法解释。
魏县农田水利建设中究竟还有多少这样的“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全国其他地方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让国家巨额专项水利建设资金真正落实到兴修水利造福群众的目的上来,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严格监督和科学监管,坚决依法查处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贪腐分子,确保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这已经是个刻不容缓、必须及早提上议事日程的重大课题。
责任编辑: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