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依托资源优势,丰富新业态,提升软实力,着力打造武陵山新兴旅游集散中心城市,旅游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主要做法:
一是打造“三个中心”,提高服务能力。打造游客集散中心,完善了旅游车站功能,开通了碧江至全市主要景区的专线车,开发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了民 族风情园、高铁南站等旅游服务中心3个。打造旅游商品交易中心,构建智慧旅游平台,线上建立跨区域产品体系、价格体系和销售网络,线下建立铜仁地接服务体 系。打造休闲度假游乐中心,加快发展星级饭店、酒店,提升旅游综合接待服务水平,已建成四星级酒店4家,三星级酒店9家,在建五星级酒店2家,从事旅游交 通的游船13艘、快艇26艘、车辆113辆。
二是抓好“三个进入”,创新营销模式。景区进入超市,与上海华联等超市合作,将景区包装成超市产品与其他产品捆绑销售,一年的宣传受众面130万人 次。宣传进入网络,与驴妈妈、携程等17家旅游网站合作,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宣传碧江的旅游线路,碧江版《时间都去哪了》等收看人数2000万人次。 市场进入华东,开发出符合华东游客口味、具有铜仁特色的“酒景”、“酒景茶”产品,借助上海、苏州、杭州旅行社平台进入华东五市,顺利开通5日游、6日游 线路,已成功开发川渝、湖南、贵阳、武汉等4个稳定的旅游客源市场。
三是实施“三个战略”,提升城市功能。实施“基础先行”战略,大力推进城市“东扩北跃”,先后投入10亿元相继拉通东关大道、滨江大道、龙田大道城市 主干道,新增旅游观光公交线路2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条,积极打造文笔峰、架梁山城市山体公园,木杉河城市湿地公园建成开放。实施“双轮驱动”战略,老 城区重点打造城市文化传承保护区,依托沿江栈道打造“一小时”步行旅游圈,新城区重点加快凉湾片区、川硐教育园区等地的城市新景观点建设。实施“城乡一 体”战略,建成保障性住房3万套,新建小康路320公里,小康水惠及3.8万人,完成农村电网改造118公里,新增25个行政村通宽带,桐木坪乡被评为省 级生态乡镇,九龙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四是突出“三个重点”,丰富旅游业态。突出“城市游”,加快推进“梦幻锦江”、大明边城5A级景区建设,加大旅游招商,通过全国旅博会、文博会成功签 约九龙洞生态农业开发、贵州鸡血石文化创作基地等项目5个,总投资28.3亿元。突出“乡村游”,重点打造了九龙村、板栗园村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开发出大 明边城+瓦屋赏油菜花、九龙洞+瓦屋赏油菜花等“一日游”精品线路。突出“自驾游”,推进碧江旅游协会自驾营地、户外拓展基地建设,深度开发了锦江龙舟体 验游、“宝贝去哪亲子游”、CS野战体验游等产品,前三季度全区接待游客49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9.3亿元。
五是做好“三篇文章”,彰显铜仁魅力。做好“水”文章,不断改善锦江河流域水环境,打造集防洪、绿化、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河岸线和休闲带, 完成15座桥及沿江亮化工程。做好“吃”文章,充分利用野生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特色美食,提高各景区内酒店、宾馆整体接待水平,满足游客对“吃”的需求, 建成铜仁美食城,入驻美食店32家。做好“购”文章,开发了体现铜仁特色的苗族刺绣、土家织锦、六龙山竹笋等旅游商品,引导和扶持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旅游工艺品,满足市场需求,刺激旅游消费,现有土特产专营店50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500家。
几点启示:
启示一:创新体制机制是前提。理顺了市、区两级旅游管理体系,打破“块块分割”和“条块分割”的传统格局,构建了顺畅的横向、纵向沟通协调机制,凝聚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启示二:提升服务水平是重点。通过“三个中心”、实施“三个战略”和做好“三篇文章”等,城市品位大幅提升,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等美誉,为建成旅游集散中心打牢了基础。
启示三:培育核心产品是基础。积极培育“梦幻锦江”核心旅游产品,力争建设成为国家“5A”级景区,与梵净山相呼应,深入挖掘锦江流域的文化旅游资源,有效提升了碧江文化旅游产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启示四:提升集散能力是关键。积极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公路有沪昆、杭瑞、松铜高速等,铁路有渝怀线、湘黔线、沪昆高铁等,航空有铜仁·凤凰机场,旅游集散能力显著增强,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作者:肖飘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政研室
责任编辑:资深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