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记者视点 > 正文

反思水利腐败:谁该为制度漏洞负责
发布时间:2014-09-25 04:58:03   来源:产业经济信息网山西频道   评论

  从“一把手”到普通干部都从水利工程中“渔利”,158人涉案,收缴违纪违法款7600余万元。新华社23日的报道《158名“蛀虫”啃噬,“水中腐败”如此汹涌!》,将触目惊心的江西省九江市水利系统腐败窝案展现在人们面前。不只是九江,仅仅今年,贵州省水利厅原厅长黎平、江西省水利厅原副厅长文林先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江西抚州检察机关查办水利系统窝案21件24人;贵州省黔东南州查办水利系统窝案涉及5县33人……水利系统腐败问题频发,颠覆了人们对“清水衙门”的固有印象。

  “水中腐败”为何如此汹涌?元凶无疑是当事官员。报道说,该窝案的“主角”九江市水利局原党委书记、局长裴木春带头腐败:沉迷打牌赌博,与多名女性发生不正当关系;伙同副局长以及局财务人员共同贪污;欣然接受多名副职及中层干部的行贿或介绍行贿;通过多名副职帮助报销应由其个人支付的旅游费用、医药费用等。在贪婪的欲望驱使下,在潜规则的挟持下,这些官员将人民的利益抛在脑后,更不惜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捞取个人利益的工具,上演着一幕幕寻租逐利的丑剧。他们不但亵渎了权力,还极大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形象和威信,对于这样的官员必须严肃查处,决不能手软。

  但是,仅仅严肃查处涉嫌腐败的官员还远远不够,毕竟治标不治本。前腐后继,必然有制度漏洞存在。就拿江西这个案子来说,水利工程招投标“浑浊”不堪,就是因为“水建公司”的存在,使得水利工程项目实际上一直“体内循环,内部操纵”。这样的“浑水”,不仅给不法企业以攫取不法利益的空间,更为负有领导、监管职责的官员和干部疏于履职甚至主动寻租提供了掩护,腐败滋生在所难免。

  这里有“水建公司”,那里有“土建公司”,在工程承建等领域多了类似这样的环节,又没有完善的约束监督机制,就等于在权力和利益之间制造了一个“腐败中介”。环节越多越容易出问题,这是一个多么浅显的道理!不知道这样的制度设计,当初是如何评估、通过的?在其他领域中,还有多少类似的制度?

  有权必有责,用权必受监督。官员该为自己的腐败行为承担责任,那谁来为制度漏洞负责,谁来监督制度本身?因为,如果没人负责没人监督,制度的完善将只是一句空话。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保证权力正确行使,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随着反腐进入深水区,不仅权力要受监督,制度本身也要受监督,而且对制度的监督应该更具刚性。

责任编辑:资深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最高检:今年起基层检察人员每三年轮训一遍
下一篇:东莞破获一假烟制售窝点 低价烟包装成高价烟售卖

《中国视点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视点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视点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视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视点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中国视点网(http://www.cnshidiancn.ne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或发送邮件。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企业许可证号:1657020
互联网备案许可证:京ICP备12017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