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普降不乏"鹤立鸡群" 存款新政或拉低理财行情
发布时间:2014-09-25 06:33:39   来源:产业经济信息网山西频道   评论

  9月又逢银行“大考”,不少市民瞅准时机准备搭车购买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可今年年初以来,高收益理财产品量价齐跌,目前年化收益超6%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几近绝迹。近日,银率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步入下滑通道,最高预期收益率超过6%(含)的品种数量逐月递减,从1月份的1857款到8月份的142款,前者竟是后者的13倍。

  高收益银行理财都去哪了?央行、银监会、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存款新政后,以往月末季末买高收益理财的套路还派得上用场吗? 记者近日进行了一番调查。

  投资者说

  买银行理财的收益“腰斩”

  过去几个月,要想买到上“6”的理财产品,对投资者而言,可是个运气活。

  8月,市民唐女士从第三方理财机构买的信托到期,由于信托兑付事件频出,她想给资金挪个更安全的地。可在小区和单位周边的几家银行转了一圈,曾经并不鲜见的6%以上的高收益理财产品集体失踪。

  唐女士告诉记者,她去年买的那款信托产品的收益有10个点。好久不关注银行理财的她,突然被银行工作人员告知,5.4%至5.6%的收益已经不错了,觉得挺惊讶。“如果收益要上6%,只能买信托。我就是为了资金安全才把钱从信托中撤出来的。换言之,如果我想保守一点买银行理财的话,收益将被‘腰斩’。”

  理财师说

  存款新政或拉低理财行情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降低,源于资产端的价格降低,好的资产、好的项目比较少,而不好的项目价格高但风险较大,银行不会介入,反映到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就是银行理财收益下降。”兴业银行长沙分行理财师虢锐分析认为,就目前而言,市场利率比较平稳,如果投资者想获取高收益,就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

  9月12日,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文,约束银行冲时点式揽储。此举对理财市场有什么影响?虢锐表示,监管部门叫停银行月末冲时点拉存款,月末资金面不会那么紧张,银行理财市场收益将持平,过去投资者逢月末季末买高收益理财的经验也就可能用不上。同时,虢锐提醒投资者,买理财产品不光要关注收益率,还要分辨产品是银行发行还是银行代销,如果买的是银行代销的产品,还要看代销产品投资的范围是否隐含风险。

  记者调查

  收益普降中不乏拔高者

  经历了去年年中的“钱荒”教训,今年市场流动性始终保持着相对宽松的状态。9月又逢季末银行“大考”,趁着月末、季末买高收益理财是市民买理财屡试不爽的经验。

  记者昨日从星城几家银行的微信渠道了解到,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几乎都在6%以下,年化收益5.4%至5.6%的银行理财产品已是热销主力。不过,其中也不乏收益“鹤立鸡群”的产品,尤其是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发力较猛。譬如华融湘江银行8月发行的一款一年期理财产品,资金门槛分别为10万元、30万元、100万元起点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分别为6.8%、7.0%、7.5%;9月,兴业银行长沙分行针对私人银行客户“加餐”,不同资金门槛、期限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为6.0%至6.2%,最高可达8.3%。

  (记者 肖娟)

责任编辑:资深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英伦热捧人民币债券 人民币国际化再提速
下一篇: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统一

《中国视点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视点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视点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视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视点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中国视点网(http://www.cnshidiancn.ne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或发送邮件。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企业许可证号:1657020
互联网备案许可证:京ICP备12017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