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研中国 > 正文

“率先行动”开辟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
发布时间:2014-09-19 02:54:31   来源:产业经济信息网山西频道   评论

    据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吴晶晶)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近日启动“率先行动”计划,拉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

    “率先行动”计划提出了5个方面25项重大改革发展举措:一是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为突破口,明确定位,创新体制,构建适应国家发展要求、有利于重大成果产出的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二是以调整优化科研布局为着力点,进一步把重点科研力量集中到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三是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四是探索智库建设新体制,建设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五是深入实施开放兴院战略,全面扩大开放合作,提升科技服务和支撑能力。

    研究所的分类改革是中科院此次改革的突破口。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正在积极推进,微观层面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和科技评估等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但在中观层面上,科研院所体制机制和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方式,总体上仍然沿袭着长期以来的固有模式。

    “就中科院而言,一些研究所仍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现象,存在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碎片化扩张等问题。”白春礼说,“我们以研究所分类改革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就是要从根本上突破体制机制壁垒,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

    中科院将根据不同性质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对现有科研机构进行较大力度的系统调整和精简优化,形成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创新研究院、面向基础科学前沿的卓越创新中心、面向国内外开放的大科学研究中心及具有鲜明特色学科的特色研究所等四类研究机构。到2030年,将建成相对成熟定型、动态调整优化的中国特色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

    依据四类科研机构的不同定位,中科院将从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方式、人才人事制度、评价制度等方面对其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支持。

    这四类科研机构作为中科院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序列,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它们与大学、高技术企业等其他创新单元之间又是相互衔接的,可以进行动态转换,共同形成中科院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完整价值链。

    据介绍,研究所分类改革将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试点先行、标杆引领的原则,成熟一个启动一个。以创新研究院为例,近期将选择微小卫星、信息工程、空间科学、海洋信息技术、药物等5个代表性的领域方向开展改革试点。

    通过改革,中科院将在未来15年,也就是到2030年左右,全面完成“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目标。

责任编辑:资深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秦川发展布局工业机器人产业
下一篇:欧盟7月外贸顺差降至17亿欧元

《中国视点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视点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视点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视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视点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中国视点网(http://www.cnshidiancn.ne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或发送邮件。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企业许可证号:1657020
互联网备案许可证:京ICP备12017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