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调研中国 > 正文

明年起种粮补贴 珠海每造每亩最高可拿403元
发布时间:2014-09-19 02:54:24   来源:产业经济信息网山西频道   评论

    粮食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9月16日, 珠海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珠海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意见》(下称“意见”),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高农民种粮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意见提出,受自然灾害威胁加大、耕地资源减少和人口增加以及种粮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珠海粮食供给将长期偏紧,粮食缺口大,粮食自给率不足10%。为提升粮食产量,珠海将提高对种植粮食人员和相关机构的补贴。据悉,2015年起,珠海种粮最高每造每亩可获得超400元的补贴。

    南方日报记者 涂力万

    明年起种粮补贴标准提高

    意见指出,从2015年起,珠海市种粮补贴标准为,水稻每造每亩补贴150元,其中由市财政补贴100元,区、功能区补贴50元,在现有基础上增加50元,提高50%。而种植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每造每亩补贴75元,包括市财政补贴50元,区、功能区补贴25元,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5元,提高50%。同时,珠海还继续执行机插秧作业每造每亩补贴60元的优惠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鼓励粮食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发展,鼓励生态农业有机栽培技术。按照新政策,在农民自愿有偿基础上,政府将扶持有品牌、有市场的农业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粮食生产规模,总面积达300亩以上的,市政府给予珠海市户籍企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两年每造每亩增加补贴50元,对实施有机栽培的,每造每亩另补贴50元,用于补贴农户使用生物防治、有机肥料,以调动企业、农民种植有机粮食积极性。

    记者统计发现,按照珠海粮补新政策再加上中央和省划拨的补贴,种植粮食最高可获得每造每亩403元的补贴。如种植水稻首先可获得中央、省、市和区的补贴243元(中央和省补贴标准,且按2014年补贴标准计算),机插补贴60元,300亩以上规模补贴50元,有机栽种50元补贴,总计403元。据了解,珠海种粮补贴标准、机械化推广力度均居全省前列。

    各区建立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点

    意见同时明确了珠海粮食发展目标,要不断优化粮食品种、品质结构,扶持粮食品牌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粮食考评任务。

    意见指出,市政府实行粮食安全责任制,将省下达市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区人民政府(管委会),促进各级政府重视粮食生产,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活动,确保完成全市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除了乾务新村建立的市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点之外,各区(功能区)也要相应建立1个以上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提高全市粮食生产水平。

    为保障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珠海还将实施以“增、提、改”(即增施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为重点的沃土工程。

    具体而言,市、区(功能区)要建立健全耕地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安排必要的资金予以支持。并通过增施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推广“稻—稻—菜”、“稻—稻—绿肥”等耕作模式,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等,达到改良土壤的目标。

    此外,珠海依旧继续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保护好基本农田,严禁基本农田内的粮田开挖鱼塘、种树造林、改种生产周期三年以上的经济作物,违者将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3

    链接

    设专项经费储备水稻应急种子

    由于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以及突发性水稻病虫为害,严重制约了水稻生产,为提高灾后复产能力,珠海将强化应急水稻种子储备。市财政根据应急种子的使用情况,从“米袋子”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储备水稻应急种子。

    建农作物病虫测报站补助10万元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是指导农民开展科学有效防治的基础,也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然要求。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呈上升趋势的问题,各区(功能区)尤其是斗门区作为珠海市农作物种植大区,应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不断完善预测预报装备水平,全面提升病虫预测预报能力。对开展农作物病虫测报并建立测报机构的区(功能区),市给予一次性补助10万元,用于开展病虫测报工作。

责任编辑:资深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东盟司法合作进入历史新阶段
下一篇:深圳部分旅游企业仍使用旧版合同

《中国视点网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视点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视点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视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视点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中国视点网(http://www.cnshidiancn.net/) 201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联系本站管理员或发送邮件。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企业许可证号:1657020
互联网备案许可证:京ICP备12017413号